找到相关内容390篇,用时4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辨中边论》探微(5)

    画师喻为菩萨说。分别所、分别能各为一边,为离如是边分别说幻师喻。由唯识智无境智生,由无境智生复舍唯识智,境既非有,识亦是无,要托所缘识方生故,由斯所喻与喻同法。分别正性、分别邪性各为一边,执如实...发心不会退失,所以就为他们说画师喻。   丙十二、所能边   “分别所、分别能各为一边,为离如是边分别说幻师喻,由唯识智无境智生,由无境智生复舍唯识智,境既非有,识亦是无,...

    济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2356519.html
  • 论唯识宗的色心关系

    就是建立在此缘起理论基础上的。从前面的论述中已知,阿赖耶识在三界流转的大轮回中,只不过起到枢纽承接的作用。正如《唯识三十颂》所云:“由诸业习气俱,习气俱,前异熟已尽,复生余异熟。”在这样一个无尽的...的所依处。五识借它为增上缘,生起“了别”作用。色等五境,分别是眼等五识所缘的对象。法处所摄色,是第六意识依意根(第七识)所缘的法尘。共有五种:一、极略笆,即是极微色,是将色分析到极小处的色。、极迥色...

    海 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3656536.html
  • 九乘见修行果差别·不共果乘

    觉自现续》云:   本尊与行者 分别如君民   《一切种姓成就续》云:   视为主师王 自身为奴仆  密咒成就藏 纳最殊胜   至若后者(无相修持):唯交替观修谛,以其融入清净所缘,离...世俗显现之金刚界本尊,并主张由精勤于善舍恶而成就果位。《道次第》云:   不知法尔与平等 以智加持诸法净  遂成金刚界显现 行者于中作取舍   、(词义者:)自(梵文)yoga一字,因其重点...

    敦珠宁波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85857210.html
  • 元代的藏传佛教宁玛派

    格乌、托噶神山等地,进一步将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消除,明心净性,通达胜谛意趣。  隆钦然绛巴最突出的贡献是学通显密后致力于宁玛派密籍的整理和修订,著有许多讲述藏传佛教文化和宁玛派密法的书。据《...译《吉祥秘密心经》,是以密乘百部本尊之共主金刚萨捶为主要本尊的经文,全经22品,即1、序言品,2、生起圣俗谛菩提心智慧品,3、抉择诸法品,4、安立字曼轮品,5、成就幻网等持品,6、立坛品,7、集坛及...

    蒲文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45561133.html
  • 浅谈玄奘思想对传承藏学文化的现实意义

    ,现似见分与相分两分是依他;意识从而周遍计度,执为“能”、“所”,则是遍计所执。  五重观法。为与唯识说相适应,主张用唯识观。窥基在《大乘法苑义林章》的《唯识章》中特别提出从宽至狭、从浅至深、从...使者。他西行5万里,历时17年,到印度真经,并穷一生译经1335卷。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直到现在世界很多学者们,...

    格西科才·慈智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52361164.html
  • 从“批判佛教”的“基体说”角度看

    不变之实体,因为不变之实体属于唯识学所要破除之“我”或者“”。这在前已有说明。第二,松本史郎认为绝对处格tasmin sati在逻辑上有“彼存在”则“彼”是“因”的含义,换言之,认为实存性直接...思想与“基体说”的相似性。  、“基体说”与如来藏思想  如来藏思想在大乘佛教的早期即开始出现,在《大方等如来藏经》给出了如来藏说的最早形态,可称之为譬喻如来藏说。该经以九喻说明一切众生的贪嗔痴烦恼...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92061371.html
  • 析评上世纪关于法相与唯识的“分、合之辨”

    ,又以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诠五类法所摄一切法的性(体)相,这就是法相学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又以八识立摄一切法之体,以无我明无外境(无能所),由此摄一切法归于唯识,这是唯识学...,并且认为印顺法师对大师的评析是较理性的,遂成为定论。本文还认为“分、合之辨”是在支那内学院与中国佛教界在思想上紧张对峙的背景下发生的,是这种紧张关系的一种折射。最后,笔者对瑜伽行派学说结构作了区分...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23861581.html
  • 陈那“自证”理论探析——兼论《成唯识论》及窥基《成唯识论述记》的观点(2)

    不曾见,不应忆念。   《集量论》中辩心、心法皆有三分:一、所分;、能分;三、自证分。如是三分不一不异:第一、所量;第二、能量;第三、量果。   “证自体”,即是指“自证”的“自己认识自己”。...此二分,执实,圣说为无,非“依他”中无此二分。   窥基说明,护法的观点是:“‘识体’,即‘自证分’”,由这“自证分”(识体),转似、转变出相分、见分。这可说是一种“形上学”式的“唯心(识)论”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33061642.html
  • 《心经》者何(2)

    :业有两种:一曰引业,曰满业。引业是总业,它将有情引向了六道中任何一趣;满业,是别业,它决定有情在那一趣的生存状态,诸如男女、胖瘦、贫富、美丑都是满业决定的。《唯识三十颂》曰:‘由诸业习气,习气...虽然对现世或违或顺,但都不可以称曰善恶。  善恶的行为千差万别,但最基本的是十善、十恶。先说十恶行:一杀生,是以恶心断除有情的生命;不与,是对于别人没有给你的东西私自占为已有;三邪淫,不被法律或社会...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21862119.html
  • 《瑜伽师地论》叙

    然后安立。安立五事者:一、储定资粮;、引定远离;三、正说定相,止九住心、观四种慧,三门六事,九种加行,是为心一境性所说定相;四、止观净障;五、作意证定,相得定。如是五事,郑重安立,是为三持安立瑜伽...、无种姓义;九、异门义;十、依经义。  一、唯识义者:众生执我,蕴、处、界三,方便解救,遂执法实,心外有境;救以空,又复恶;是故唯言遣心外有境,识言遣破有执之空,而存破空执之有,具此义,立唯识宗...

    欧阳竟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60262297.html